QQ客服热线
您的当前位置: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·内容详细页
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第66期听众学《论语》有感
来源: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   编辑:admin   发布日间:2016-09-12   

 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第66期听众学《论语》有感

 

 

 

    由我会主办,书画频道协办的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第66期于8月28日举行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森立艺术中心。本次讲座邀请的客座教授是张圣洁老师,为大家讲授《论语》。
    以下是听众此次学《论语》感悟。
 
 
    如今在资讯社会下,人们仿佛越来越习惯于强塞进来的东西,而渐渐失去了由自己大脑思考的能力。而就在森林公园的书画频道中,“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”却维持着这一方净土。
    讲堂已进行到第66期,这期请到的依旧是张圣洁老师,作为公益文化讲堂的常客,在此之前已经跟他学过《弟子规》、《朱子家训》等一系列国学典籍,而这次的内容便是《论语》。从小语文课本中就有学到《论语》,可当时年幼,体会不到那么深刻,只记得那时最讨厌的课后作业就是“背诵全文”。在这期的讲堂中,张老师共讲了25条论语,逐字逐句的为我们分析讲解,当堂居然背诵下来了很多条。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最深刻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 由此想到这个讲堂以至整个大环境,我们现在面临的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,网络充斥着每个角落,一切以金钱为信仰,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崩塌,许多人也许觉得资讯社会中的信息已经足够满足心灵所需,可以一整天面对着电脑和手机,不需要看书不需要思考,甚至不与人交流。可即使是这样,“章红艳公益文化讲堂”一做就是5年,坚持公益,风雨无阻。在这里,大家主动学习,不断获取着新的知识,不光是国学,像剪纸、音乐、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精华都在这里一一展示开来。我作为一名艺术生,更是处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,能和章老师在一起学习何其有幸!我们虽不算“陋巷”,但也可以说“逆水行舟”,在人人假弹假唱、吹嘘夸大自己的时候,她一直带领我们踏实练琴,学习,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艺术绝不只是表面功夫的事,不是一举手一抬足之间的媚态。我们必须接触更多的点来充实自己。任何事情,没有内涵,局限就大!
    而此次讲堂还有一个令我感动的点,它来自于听众们的执着,这每份执着凝固在一起变成了激发我的动力。讲堂最后章老师问了一句今天来的听众们年龄跨度是多少?没想到最小的只有6岁,而长者已经86岁。细看那位老爷爷,精气神十足,和大家一起朗读,背诵,翻阅书籍,身体力行的告诉大家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。还有一位阿姨,去年才加入到琵琶课堂中,从最基本的抱琴姿势开始学习,直到昨天看到她的基本功,听到她弹的乐曲,才惊讶的发现她进步居然这么神速!当然课堂里还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听众,比如5年来一直不曾离开的那些熟悉的面孔,还有总惦着脚坐在前排的孩子们。对于这些人来说,学习从来就不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事情,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基本的事情。如果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表达的话,应该是那句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栽?”   
    《论语》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作,字里行间的那些道理作为人格的导引线一直引领人们向善,仁爱,修身,治学。它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,是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”、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学习态度,是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”、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”中蕴含的处理事情,学习的方法、是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的思维模式。这本著作在跨越时空后依旧闪闪发光,古时的词汇敲入现代的钢筋水泥中,给我无限启迪和反思。不知“半本<论语>治天下”有没有夸大其词,但是作为人生的教科书,它值得所有人仔细品读!
 
 
    上了张圣洁老师的国学课已有一段时间了,不仅增长了不少文学知识,历史常识,也增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。
   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,是我们珍贵精神宝藏。实体的宝物,会被好好的保存在博物馆,让后世的人们可以看到而铭记历史,精神上的财富我们却常常容易忽略。比起过去,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印刷技术,更快捷的查阅方式,技术的发达却使得我们忽略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,张老师说,三字经等经典著作都是人们口口相传,流传至今。书放在那里并不会变成知识,只有人通过学习,再让更多人学习才能发扬。
    说起学习国学,总会给我一种高不可攀的印象,神圣却又晦涩的感觉。但是在课上,老师耐心地逐字逐句地为我们讲解;多音字,通假字,名词作动词,动词做形容词,祈使用法,等等。他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字都有它特别的意义,都不是随便放置或者可以轻易用其他的字就可以代替得了的,而寥寥几字间就要表达出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治国之道,可见古人的在写的时候,是多么的有智慧而又用心至深,反复考究。当我进一步的理解这些文字后,才慢慢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,慢慢明白经典为何被称之为经典。        
    一篇文章也好,一首曲子也好,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,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,我想就是因为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极其考究,不随意,不将就,高要求。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”我觉得对待事情和要求自己都应该这样。
关于本会|活动集锦|交流演出|服务民生|会员中心|联系我们

地址: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94号华亿大厦14楼05号   电话:0371-63318666    15238033467   传真:0371-63318666
Copyright@ 2012 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 版权所有    www.hnccp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豫ICP备11001920号 技术支持:瑞博科技